中新社广西来宾11月17日电 题:广西忻城“一根丝”织出数亿产业“新丝路”
作者 林馨
在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600亩现代化桑园示范基地,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正对连片桑园进行精准喷灌;不远处缫丝厂智能缫丝车间里,温湿度传感器实时调控环境,确保每根生丝达到5A级标准。从桑园到丝厂,这个“桑蚕之乡”正以科技重塑产业,织就出海“新丝路”。
11月17日,“探寻产业数智赋能 共话高质量发展”——2025年境外媒体来宾行活动采访团走进“桑蚕之乡”忻城县,了解一根丝的“智变”。
忻城桑蚕产业覆盖全县27.6万人,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5%。近年来,当地紧抓“东桑西移”“东绸西移”机遇,依托粤桂协作推动产业从传统种养向精深加工全面升级,形成完整的“桑—蚕—茧—丝—绸”产业链条。
在忻城茧丝绸产业园一期车间,工人们正在泡丝、络丝、并丝、倍捻、倒筒、织造、印花等工序上忙碌,将一根丝制作成一匹布。“我们从深圳西进落户忻城,正是看中这里26万亩桑园和7万养蚕农户的产业基础。”产业园运营方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韦懿宸介绍。
从小生长在桑蚕家庭的韦懿宸是产业变迁的见证者。她表示:“过去农民养桑蚕是靠天吃饭,县里只有缫丝初加工,现在养蚕、生丝都变成‘技术活’。”该产业园改写了广西无真丝绸智能化炼染印精加工生产的历史,并带动忻城县及周边桑园改良,每亩农户收入提高50%以上。
如今,“一根丝”不仅托起农民致富梦,更远销欧美,成为多个奢侈品牌的指定原料。忻城县恒业丝绸有限公司财务主管韦梦华介绍:“过去一吨生丝卖20多万元(人民币,下同),现在最高能卖50万元。”目前,该企业年产值达2.4亿元,半数生丝出口至东盟和西欧,成为高档服装、围巾等面料。
据悉,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已建成18栋标准厂房,涵盖蚕茧收烘、缫丝、织绸、炼白、染色印花等全流程,一期累计生产真丝绸410万米,产值达2.1亿元。
韦懿宸表示:“下一步,产业园计划引进家纺、服装等企业,开发蚕丝被等产品,打造真丝高级定制服装品牌。”根据规划,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将补齐缫丝、炼白、染色、家纺等高附加值环节,织出一条出海“新丝路”。(完)
相关报道
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
- 1应对“乙类乙管”后首个清明节 多地出招儿应对祭扫高峰32048
- 2《深港口岸经济带发展研究报告》在港发布 冀促进深港进一步融合26909
- 3“封口费”一案女主角回应特朗普被起诉:他不再不可撼动!25933
- 4山东成武“伯乐工坊”:传承非遗技艺促乡村文化振兴20465
- 5美丽养生背后竟然是陷阱?!19748
- 6三种跨境电商出口模式落地港珠澳大桥口岸17287
- 7“漠南盐池”蝶变“生态名片”:察汗淖尔湿地“颜值”飙升14523
- 8废弃矿山变身千亩樱花园 锦绣太原以花为媒促文旅消费13011
- 9首届“艾青诗歌奖”在浙江金华颁出 中国诗坛集体致敬艾青12074
- 10一日内百余场野火肆虐西班牙,与人为纵火和反常高温有关12045






